萬達創投是由全球商業地產行業的龍頭企業萬達集團投資建設的巨型城市綜合體。 [1]
萬達集團已在全國開業254座萬達創投,持有物業面積規模全球第一,所建之處,往往都成為當地的地標性建筑。 [1]
萬達創投內容包括大型商業中心、城市步行街、五星級酒店、寫字樓、公寓等,集購物、餐飲、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形成獨立的大型商圈。 [1] 萬達創投是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產生四大社會效益:一、提升城市商業檔次;二、新增大量就業崗位;三、創造持續巨額稅收;四、豐富群眾消費需求。
2001年,第一代萬達創投橫空出世 [2] :單店模式,每一層設置一種商業業態,但每種業態打造前,都引入例如沃爾瑪等知名品牌,帶動其他鋪位的銷售,業態和盈利模式較為簡單。代表:江漢路萬達創投
說到第一代萬達,有一段往事不可回避。2005年前后,正是萬達大力擴張的時期,萬達計劃赴港發行Reits上市卻未果。澳大利亞最大的投資集團麥格理也在找尋進軍內地市場的契機,也是因緣巧合,雙方當時一拍即合。麥格理通過貸款,向萬達購買了9座萬達創投(分別位于南寧、南京、濟南、哈爾濱、沈陽、天津、武漢、長沙、大連)。2005年的萬達正是大力發展急需血液的時候,資本市場籌資無果,加上當時已擁有的21個已經運營或動工的商業廣場,資金壓力巨大。與麥格理達成協議,并借此套現31億。在麥格理與萬達集團的委托管理合同期滿后,雙方協議分手。上述9個城市的萬達創投全部更名為“悅薈廣場”。這9個萬達創投,全部位于城市最核心的商圈,估值應該遠超當年的31億。不過話說回來,正是憑借當年的31億現金,萬達抓住了擴張的機遇能做到如今巨無霸的規模,對雙方來說也可謂雙贏。
萬達創投LOGO
萬達創投LOGO
第一代萬達的代表作長沙悅薈廣場地處長沙市級核心商圈,黃興南路步行街和解放西路交匯處,緊鄰長沙黃興路步行街,交通線路縱橫交錯,人流如織。項目占地1.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所謂第一代萬達,通俗講就是一個“商業大盒子”。單層面積5000-10000方不等,一般為地上4層,總規模3-5萬方不等,一樓分割銷售,二三樓標配為沃爾瑪超市,四樓標配為萬達影院+大玩家電玩,加上部分餐飲。通過與沃爾瑪的戰略合作,利用超市大賣場的聚客力帶動人流,促進一樓商鋪的銷售回款。四樓的餐飲及娛樂也可有效帶動目的性消費人群。萬達借此開創了訂單式商業地產的先河。其實這樣的單體商業規劃在全國各地各類城市都屢見不鮮,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
第一代萬達商業規劃簡單,便于快速復制。但缺點是僅憑一樓鋪位散售,難以支撐萬達快速開發的現金流。這也是第一代萬達難以為繼,最后不得已壯士斷腕的原因。
第三代萬達創投: [2] 為萬達獨創的商業地產模式,將戶外室內步行街與中國商業大樓結合在一起,打造一個巨大的城市綜合體,內容包括大型商業中心、商業步行街、五星級酒店、商務酒店、寫字樓、高級公寓等,集購物、休閑、餐飲、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形成獨立的大型商圈。代表:菱角湖萬達創投、武漢經開萬達創投、武漢萬達中心、武漢中央文化區
萬達集團吸取了前兩代萬達創投開發的教訓,學習國外開發城市綜合體的經驗,推出第三代萬達——萬達城市綜合體產品。通過住宅,公寓、寫字樓、商業外街等可售物業的回籠資金,支持購物中心的開發與運營,有效解決了現金流的問題。憑借這一模式和萬達強大的執行力,快速在國內復制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建筑平面規劃上,通過室內步行街和中庭,經過科學合理的動線設計將功能不同的主力店有機地聯系起來,互相補充,人流共享。一條室內步行街,把萬達百貨、國美電器、大玩家、大歌星、萬達影城等主力店及其他品牌店有機串聯。可以說,這條室內步行街,是萬達購物中心的靈魂。
功能組合上,考慮各類別主力店經營的特點,營業時間的差別,經營產品的類別,以及目標消費群體的類別等特點進行科學組合,形成聚留效應共享共贏。
節點空間上,將各個中庭、廣場等特色節點空間有機地組合起來,布置特色餐飲、休閑咖啡茶座等,使主力店與步行街有多種多樣的交流方式,豐富建筑空間的商業感覺。
所有主力店、步行街的垂直交通均與地下停車場有著十分便捷的聯系,結合功能分區,通過清晰的VI導視系統,極大地方便顧客出入。
萬達室內步行街通常為三層,根據地塊形狀及規模,一般呈“U”型或“L”型,全長約300-400米,室內步行街出入口一般通向不同城市道路。
室內步行街首層公共通道一般寬約10米,部分區域設置可供行人休憩的長椅,節點區域設置休閑廣場,可定期舉辦市場推廣活動。樓層之間高度及通道寬充分考慮了人體生理學的因素,基本能保證正常身高的人從每個樓層的各個角落能看到對面各樓層的店面招牌。沿著各樓層室內步行街可直接到達與之直接貫穿的各大主力店。這有利于不同消費群的互相轉換,做到人流的有效共享。
如果說萬達的室內步行街集萬千寵愛于一身,那萬達的室外步行街就是沒人疼的私生子,只是萬達銷售回款的工具。其商業規劃也不用像內街一般過分考究,更多的是考慮怎樣便于劃鋪銷售。其室外步行街包括住宅外圍一圈的住宅底商,和沿著購物中心外圍的一圈2-3層商業步行街,總長一般500-1000米不等。商業外街兩端出入口也是通向不同的城市道路,在中間部分節點有與室內步行街相連通的出入口,但是與主力店無法直接連通。如此一來,無主力店有效帶動,散售后無法做到統一招商運營管理,無好的品牌店愿意入駐等諸多劣勢,注定商業外街的經營狀況比起內街有天壤之別。
第四代編輯
關于第四代萬達創投,有2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第四代萬達稱為“萬達城”,比第三代規模更大,投資更大,增加旅游文化等主題,尚在規劃中。第二種說法是武漢的中央文化區是第四代萬達的先行者,其各項指標和規劃均符合“萬達城”的概念。萬達全國的項目按級別分為A+,A,A-,B+,B等幾個等級,中央文化區是全國的A+級別 [2] 。
筆者從對中央文化區的了解來看,這個項目不管是不是屬于第四代,絕對是史上無法復制的萬達產品。因為沒有哪個城市市中心有這么多大型天然湖泊,并且由政府聯合開發商主導湖泊聯通工程與地產結合,也沒有哪個城市受到萬達如此關照,在一個城市開10個萬達。也沒有哪個城市的居民對萬達如此狂熱的追捧。王健林曾說:楚河漢街是無法復制的。相比第三代萬達,中央文化區在各方面都有大的突破,也有些共同點:以一條商業步行街為靈魂,串聯起萬達創投、漢秀劇場、電影城、寫字樓群等其他各類物業。并通過住宅、寫字樓等可售物業回籠資金。500億的投資,是需要規劃大量的可售物業回款不斷支撐滾動開發的。
(責任編輯:唐維乾)